|
|
4月26日,海峡协会在北京举行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总结2008年6月以来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规划未来任务,并举行理事换届,推举产生新的领导机构。图为陈德铭(左)与陈云林握手。中新社发 富田 摄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路梅)海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6日推举陈德铭为新任会长。陈德铭代表新一届常务理事会就近期海协会工作提出四点基本设想。
陈德铭表示,首先,坚定维护“九二共识”,巩固商谈基础。在今后的商谈和交往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维护“九二共识”,巩固深化和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不断累积、强化两岸互信,为两岸协商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其次,继续推进两岸协商,不断扩大商谈成果。海协会要按照提出的“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的要求和目标,规划好今后协商议程,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各种问题,取得更多的协商成果,以回应两岸同胞的期待,让更多的两岸民众共享和平发展成果。
陈德铭指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仍是现阶段两岸协商的优先和重点,“这方面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空间和潜力也很大。”海协会将协调相关部门,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续商谈进程,提高经济合作的制度化水平。争取上半年举行第九次会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力争在年内完成两岸货物贸易、争端解决等议题的磋商。同时继续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好已签各项协议,督促协议执行,发挥协议作用。在会谈中,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合作的对话与协调,支持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开展沟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经济对接,更好发挥地方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陈德铭表示,要努力实现互设办事机构,更加便捷地为两岸同胞提供服务。“我们注意到有关方面多次表示,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互设办事机构不是外交领事机构。”他说,“海协会对此表示肯定,并希望方面能将之体现和落实在海基会在设立办事机构的过程中。”
他指出,要大力推动两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商谈。商签两岸科技、文化、教育领域的协议,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势在必行。双方已同意就两岸地震监测合作,环境保护合作议题开展研讨,以便启动科技领域相关协议的商签。海协会希望双方能够从研究商签文化艺术、文物保护等具体协议入手,启动两岸文教议题的商谈。
陈德铭说,海协会希望与海基会共同发挥在处理两岸重大事务上的沟通作用,巩固改善发展的良好氛围。发展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但不应设置人为的禁区。随着向纵深发展,双方终究要务实探寻难题的解决之道。海协会支持两岸学术机构和有关人士开展有关问题的交流、研讨,支持两岸民间对话。
第三,广泛联系各界,拓展交流功能。海协会要充分发挥与海基会交流的独特作用,有效协助开展两岸民间交流,并积极为两岸有关部门制度化交往搭建平台。陈德铭表示,这些交流活动都要更加注意倾听基层呼声,反映民众意愿,真正做到为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牵线搭桥。海协会今年将围绕两岸交流中需要加强的领域和关心在台的投资企业、配偶和学生开展工作,还将积极参与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等两岸重大交流活动。
第四,热忱服务两岸民众,努力维护两岸同胞权益。陈德铭表示,要继续发挥日常和紧急联系机制的作用,与海基会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妥善处理涉及两岸同胞权益的事项。进一步健全涉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函件协查协办机制,进一步会同执行协议的业务主管部门,强化紧急事件的通报与处理。要在进一步保障台胞权益的同时,更加有效地维护民众在台的权益。
“我和新一届海协会的全体成员,一定会秉承宗旨,团结协作,积极有为,竭诚服务,不辱使命。”陈德铭说。(完)
|